河南高中政治学科的课程结构与核心内容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及政治学科相关调整文件,河南高中政治学科的课程结构与核心内容可概括如下:

一、课程结构调整

模块划分优化

旧课程(2019年前):必修课程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4个模块(各2学分),选修包括6门课程(如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经济学常识等)。

新课程(2021年起实施):

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学分)、《经济与社会》(1学分)、《政治与法治》(2学分)、《哲学与文化》(2学分)4个模块,共6学分。
选择性必修:《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2学分)、《法律与生活》(2学分)、《逻辑与思维》(2学分)。
选修:《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等,注重兴趣与职业发展结合。 变化特点:强化学科逻辑性,新增“法律与生活”等实践性内容,部分大学知识下放至高中阶段。

学分要求

学生需修满必修6学分,选择性必修至少选择3个模块(6学分),选修课程根据兴趣选择。总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分(含其他学科),其中思想政治学科必修占6分,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计入总学分。

二、核心素养导向

新课程以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为目标,具体体现在:

课程性质与目标

明确思想政治课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
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学生价值判断、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与评价改革

教学方式:倡导活动型学科课程,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如河南文旅发展案例)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学业质量:划分学业质量4级水平,合格性考试要求达到水平二,等级性考试(高考)以水平三为命题依据。

高考衔接:2025年起,政治作为再选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重点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如逻辑推理、辩证思维)。

三、考试与学业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必修模块1-4(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哲学等内容),以及时政热点(如党的二十大及最新方针政策) 。

考试形式包括闭卷笔试(分值100分,时长80分钟)和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命题趋势

试题注重跨模块整合(如必修四与选择性必修一的融合)、开放性设问(如模拟新闻发言人角色说明决策依据)及现实情境应用(如地铁票价与客流的逻辑分析)。

四、教学实施建议

课程思政融入: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必修内容,强化政治方向引导 。

大单元教学:采用跨学科课题研究(如乡村振兴案例)提升综合素养,突出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资源支持:学校可参考学科网等平台的高质量教辅资料(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导学案)优化教学设计。

总结

河南高中政治课程通过结构优化和核心素养导向,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强调“教—学—评”一体化。教师需关注新高考改革动态,结合大单元教学与课程思政,助力学生适应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及未来社会发展需求。